2023/8/30 10:08:10
沉淀是利用重力分离水中悬浮物,使水得到净化的过程。密度大于水的颗粒将在水中向下沉降,从而与水分离。同时,密度小于水的将上浮,也与水分离。沉淀过程中也可采用混凝剂。
澄清是利用接触凝聚沉淀的原理去除水中悬浮颗粒使水得到净化的过程。它比单纯依靠重力的沉淀(包括重力的凝聚沉淀)有着更高的净化效率。在凝聚剂与水充分接触条件下,根据速度梯度和分子的吸附力概念分析,当水处理过陛中把粒子dl看作接触介质,粒子d2看作原水中已脱稳的悬浮微粒,当>d2时,粒子d2不断被粒子dl吸附,说明接触凝聚在去除悬浮物的优异作用。实践中表明,水中已存在的粗分散相介质能加速絮凝的形成(必要时人为往水中投加活性泥渣加速凝聚过程)。影响接触凝聚效果的因素称为分离准数Kc, Kc与单位接触介质体积内的固相表面积、接触介质中悬浮物的扩散速度(指悬浮层内固体颗粒浓差扩散的平均速度)、水在接触介质中停留时间、颗粒相互聚集和其表面a附杂质的作用力等有关。
根据分离准数Kc的条件来分析澄清器与立式沉淀池工作条件的差异时,充分证实澄清器的工作效率优于沉淀池。据测定原水浊度为50-5000mg/L时,沉淀池中凝聚悬浮物的体积浓度Co为0:009^-0.036,而澄清器的接触介质体积浓度。最小值大为0.05,两者相比为1.5-5.5倍,而它们的平方比值则为2.25-30倍,如不考虑它们水流速度的差异,那么澄清器与沉淀池的残留浊度的反比值也是1/30-1/2.25倍,由此说明澄清器的效率数倍于沉淀池。同时澄清器具有良好的净化物理一化学条件,混凝剂的用量也可减少。
将泥沙含量很高的水倒入量筒内,搅拌均匀后就可看到拥拼沉淀的现象。试验时,量筒中水的深度并不影响沉淀试验的结果。经过一定时间沉淀后,会出现上层清水、下层浑水的明显分界面,称为浑液面。如果用秒表测定浑液面的下降高度,由此计算得出的是颗粒的平均沉淀速度。在沉淀过程中,浑液面以下某一段高度内,颗粒浓度是相同的,称为等浓度区,该区内悬浮固体的浓度,可能等于或小于试验开始时的水样浓度。到接近量筒底部时,颗粒浓度逐渐增加,到筒底处,因一下沉悬浮固体的重压,形成了浓度很高的浓缩区。浑液面连续下移后,清水区深度不断增加,等浓度区不断缩小直至消失,最终只剩清水区和浓缩区,这就是拥挤沉淀的过程。
碧水蓝天环保平台打造工业环保综合服务平台,为工业园区提供一站式环保综合解决方案。50人环保专家咨询团队,200个环保实操项目经验,有工业环保问题请随时发到“环保工匠”小程序,快速提交,5分钟响应!
咨询热线:010-65861787 18516975349
内容声明:信息来源于网络分享,仅供学习,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问题请联系删除。